幻灯二

超300亿美元“美女病”市场霸主将易位罗氏?(美女有病了哭的视频)

来源:新康界

近日,据《波士顿商业杂志》报道,渤健继去年大裁员后再次裁员。公司发言人表示,公司由于业务战略优化,调整成本和收入基础,部分员工将受到影响。但是并未透露具体裁员岗位类型。《波士顿商业杂志》推测是多发性硬化症药物团队的成员。

多发性硬化症(MS)是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,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视力下降、复视、肢体障碍、共济失调、膀胱或职场功能障碍等,全球约200万患者。MS多发于20~40岁中青年,女性高发,因此又被称为“美女病”,是目前除创伤以外青壮年致残的最常见病因,造成较大的社会经济负担。渤健作为MS领域头部企业,多年以来,其药物市场规模一直处于领先地位。如今,却传出将裁掉MS团队成员消息,是MS管线不行了吗?

01

渤健MS药物销量下降是事实

据2022年财报,渤健全年营收101.73亿美元,产品净销售额79.88亿美元,其中多发性硬化症产品总收益54.3亿美元,占产品净销售额的68%,占全年营收额的53.4%。多发性硬化症药物一直是渤健的主要收入来源,但相较于2021年,2022年其净收入减少了6.67亿美元,同比降低10.9%,是导致渤健全年营收下降7.4%的主要因素。

目前,渤健有6款MS上市药品,从2017~2022年销售数据看出,富马酸二甲酯是市场规模头号产品,2019年销售额达44.3亿美元,但之后销量逐年下降,2022年销售额降至14.4亿美元,与巅峰值相比降幅达67.5%。尽管富马酸二甲酯升级版富马酸地洛西美于2019年上市后销量增加明显,但2022年增长率显著放缓,且目前仅在美国及欧盟获批上市,销量较少,并不能填补富马酸二甲酯的跌幅。同样,干扰素β-1a及聚乙二醇干扰素β-1a销售额显著缩水,其中干扰素β-1a由21.5亿美元降至9.7亿美元,降幅达54.9%。那他珠单抗与氨基吡啶缓释片销量较稳定,但与2021年相比,2022年均略下降,出现负增长。总的来说,渤健的MS领域药品销量均呈下降趋势。

来源:公司财报,中康产业研究院整理

渤健MS管线药品销量下降原因,正如渤健2022年4季度报告所提及,富马酸二甲酯受到仿制药冲击,那他珠单抗受到价格压力的负面影响,干扰素药物受到从注射剂到口服或高效治疗的持续转变的影响。换言之,MS领域药物市场竞争激烈,各大药企正铆足劲争抢市场份额。

02

MS药物市场霸主或将易位罗氏

目前,多发性硬化症尚无法治愈,患者需要长期用药,蓝海市场广阔。针对MS的治疗方式主要是缓解期的疾病修正治疗(DMT)。近年来,MS的DMT药物发展迅速,越来越多的不同作用机制药物获批上市进入市场。按通用名计,目前全球已上市药物共计19款,且许多品种如富马酸二甲酯,特立氟胺,芬戈莫德等,已有不少于5家企业仿制。从技术类型来看,主要集中在小分子类、单克隆抗体及干扰素。靶点也相对集中,包括IFNAR、CD20、CD52及S1PR等。从企业来看,以渤健、罗氏、诺华及赛诺菲等全球大药企为主。

诺华的盐酸芬戈莫德作为首个获批的MS口服药物,因受仿制药及同类新产品奥扎莫德、珀奈莫德影响,销量逐年下降,但其富马酸西尼莫德作为新一代选择性S1PR激动剂,是FDA批准的首个治疗继发进展型MS药物,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盐酸芬戈莫德销量下降窘境,同时奥法妥木单抗销量增速明显,2022年销售额达10.92亿美元,为诺华稳定了市场份额。赛诺菲的特立氟胺尽管也受仿制药影响,但2022年实现了22.26亿美元销售额。罗氏靶向CD20的单克隆抗体奥瑞珠单抗是首个原发进展型MS药物,2022年销售额实现67.54亿美元,遥遥领先其它MS药物,甚至超过渤健6款MS药品总收益,这将使罗氏取代渤健成为MS药物市场的新霸主。

来源:中康FIC数据,中康产业研究院整理

03

推陈出新,方能制胜

MS发病机制尚不明确,尽管市场上已经有很多治疗MS的药物,但大多数仅针对MS疾病病程中的急性炎症发挥作用。MS持续进展的慢性炎症及神经变性是患者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,因此仍需要开发新型治疗药物来满足患者未被解决的需求。

据不完全估计,目前全球MS进入临床阶段的在研药物约140种。技术类型层面上,种类众多,但每个临床阶段仍主要集中在小分子类及单克隆抗体,与上市品种保持一致。其次是细胞治疗有8款,3款已进入临床3期。

来源:中康FIC数据,中康产业研究院整理

从靶点来看,靶点分布较分散。单克隆抗体靶点有CD20、CD40LG及CD52等,以CD20为主,其中Biocad Ltd的Divozilimab已进入临床3期。小分子类靶向药以BTK及S1PR为主,其中BTK有10款,4款已经进入临床3期,包括诺华的Remibrutinib、赛诺菲的Tolebrutinib、罗氏的Fenebrutinib及默克的Evobrutinib。

布鲁顿酪氨酸激酶(BTK)抑制剂在血液肿瘤领域已取得很大成功,是国内外备受关注的热门靶点之一。BTK是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的关键激酶,研究表明,BTK抑制剂可通过血脑屏障,参与调节大脑和脊髓神经炎症相关的B细胞活化和胶质细胞,减少MS发病中的急慢性炎症,从而延缓疾病进展。这吸引了众多药企布局,BTK抑制剂被认为可在MS领域大展身手。然而,继去年10月赛诺菲的Tolebrutinib被FDA暂停临床入组后修改临床试验方案才得以继续,4月12日默克的Evobrutinib也遭到FDA的部分临床搁置,主要原因是存在较高的肝损伤风险,这给所有布局MS领域BTK抑制剂的药企当头一棒。因此,BTK抑制剂能否成为MS患者新的治疗选择仍需进一步的验证。

据预测,2030年全球MS药物市场规模将达315亿美元。目前,无论是已上市还是在研药品,MS领域竞争都非常激烈,市场份额基本由罗氏、渤健、诺华及赛诺菲等龙头企业占领。MS在我国是一种罕见病,2018年被列入《第一批罕见病目录》,然而尚无国产创新药,药物研发以仿制药为主,且创新药研发进展相对落后。笔者认为继续深入研究MS发病机制,研发新型治疗药物方能突破重围,真正改变当前市场格局,同时为MS患者治疗带来新希望。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内容页广告位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