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里土气的小泥人,被小姐姐高度还原,网友:陶俑活过来了!(土泥人怎么捏)
土里土气的小泥人,被小姐姐高度还原,网友:陶俑活过来了!
图文来自:少女池鱼
特别声明:本号本号除原创文章外,其余文章均为原作者观点,发布主要是为了方便大家互相交流。
汉服距离我们的年代十分久远,甚至还经历过断代,而现如今的汉服种类繁多,那么我们判断一件衣服是否为汉服的根据是什么呢?最直观的就是出土文物,保存完整的文物可以全方位的展现这件衣服的结构。但不是所有的文物都能保存完整,年代较为久远的朝代甚至没有足够的文物加以佐证,那么我们所看到的那些汉服都是从哪里来的呢?那就是根据壁画、画像或陶俑来复原,虽然无法了解到完整的结构,一方面根据古籍记载来推测,一方面可以根据年代相近的汉服来反推它的结构等等,虽然没有精确的证据证明这就是历史上曾存在过的汉服,把这类汉服归类为存疑,但并不耽误大家对这些汉服的喜爱。唐朝在我们的历史中是“万国来朝”的朝代,经济文化空前繁荣,对世界的影响十分深远,服饰文化也十分的瑰丽丰富,即使放到如今也能感受到当时的文化盛况,深受汉服爱好者们的喜爱。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真的菜菜小姐姐复原的唐时期汉服吧~唐彩绘双环忘仙髻陶俑
这个陶俑第一眼注意到的就是夸张的发髻,即使放到现在也是十分富有挑战的,足以见得当时的造型师技术之高超。从陶俑身着的衣服来看,现存的汉服体系中还没有这种双肩翘起的单品,形似半臂,下有垂髾,袖袍宽大,虽然不是百分百复原的陶俑,效果也十分惊艳了。
双鬟髻仕女
小姐姐复原的是初唐时期的仕女画像,当时流行窄袖短衣、坦领半臂,从画像中可以看到红色半臂是一个可爱俏皮的鸡心领,下身搭配一条间色的长裙。从小姐姐的复原也可以看出来间色裙可以显得人修长纤瘦,想要显高显瘦的小姐姐们可以试试哦~
男装女俑
在思想开放的唐朝,女性的地位逐渐提升,传统对于女性的约束也不那么多,女扮男装的女性不在少数,这个陶俑就是一个佐证,小姐姐身着唐圆领袍,束起了长发,戴上幞头,别有一番风情,又增添了几分飒爽。
帷帽仕女
大家第一眼应该注意到了小姐姐头上戴的帽子,这种帽子叫帷帽,原属胡装,传入中原被当时的人们所喜爱,逐渐成了一时的风尚,许多女子在出行时都喜欢戴一顶帷帽。帷帽四周垂下来的纱也逐渐变短,这种帷帽不仅可以遮挡暑气,还能遮挡面容,这种朦朦胧胧的美,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。
双螺髻仕女
这时已是武周时期,中国唯一的一个女皇帝,女性地位一再提高,从小姐姐身着的汉服也能看到,当时对于女子的包容度是十分的高,这件汉服堪比如今的深v时装,现在穿可能还会被指指点点,但当时的女子崇尚自信挺拔,追求美感,衣领逐渐下移成为当时的风尚,这件裙子也是十分的修长。从这里就能看出,唐朝时期追求的美并不是病态的胖,而是均匀健康的丰腴美,肉长到它该长的地方。

单月刀翻髻仕女
看到这个发髻,首先会惊讶于古人惊人的发量,虽然古人崇尚“身体发肤受之父母”,从出生开始就不会剪头发,但也不一定是每个人都拥有那么多的发量哦,看到这里是不是心里有了一丝安慰~在古代一直是存在假发包的,所以才能做出各种复杂的发型。从妆容和发型上都可以感受到这时候的女性气场全开,是整个唐朝的MVP。
莲花冠仕女
和上一张图对比,中唐时期女性的审美发生了迁移,不再追求夸张复杂的发髻,虽然饰品没有之前的繁多,但不减华丽。天宝之后,当时的女性流行蝉鬓抱面,并将后脑勺剩余的头发都盘在头顶,最后带上一个精致的莲花冠。
敦煌供养人
唐朝时期,文教昌盛,敦煌供养人则是源于某种宗教信仰,当时的有钱人会出资建造一些场所,敦煌莫高窟就是其中最为出名的,这些金主爸爸也因其钞能力得以让我们跨越时间见到他们的画像。从画像中也能看到,这些富婆们穿着华丽,头梳高髻,插满花钗。
啼妆椎髻仕女
这个妆名为啼妆,的确十分形象,八字啼眉,乌唇,眼下还花了好几道血晕,看起来就像哭了很久的样子。时值晚唐,国力衰弱,各阶级极度腐朽奢靡,女子的妆容比起盛唐时期更为雍容华贵。
看完了这些,小伙伴们感受到了唐朝的魅力了吗?从服装,从妆容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朝代的兴衰,这其中都是存在着必然的关系,不同的服装风格以及妆容也与不同时期的政治有着极大的关系。当我们了解了历史再穿汉服的时候,是否会觉得这些衣服赋予了些许历史的意义呢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