幻灯二

苏州印象(苏州印象欧洲最新房价)

前方高能预警。本文游记篇幅较长,几乎囊括苏州所有景点,包括周庄、平江路、枫桥、寒山寺、山塘街、天平山、拙政园、留园等。想了解苏州或要做攻略的,看这一篇文章就够了。

本文雅俗共享,所述景点较多,图片超过200张。喜欢看文字或求速览的可以只看图片了解。爱好文学的可以细看文字,本人花费超过2年时间,将每一个景点的特点,历史典故,以及观看心得记录进去,以备将来回忆只用,全世界之印一本实体书记,此乃电子稿。

最后啰嗦一句,此乃本人心血之作,请勿抄袭,看后觉得还不错的朋友,麻烦点赞或分享给更多喜欢的朋友观看,如过有哪里写的不对,可以留言指点,在下在此多谢了。

烟雨江南,如诗如画,人在画中游,美在眸中转。心,醉了,醉在江南烟雨中。

一说到江南水乡,不禁让人联想起婉约的江南女子,气质由内而外的柔美。苏州,一个可以引得帝王三次来此的地方,一定有它的独特的魅力。选择来苏州度假而没有选杭州,一是喜欢这里的慢生活,二是苏州的景色更柔美。

在我很小的时候,我就对古典的东西特别喜欢。或许是受到了电视里的古装剧的影响,在家里的时候拿着黄色的被子当龙袍、买了一大堆积木来砌成一个王国,以此来满足自己当皇帝的梦想。当然,这都是一些小成本的能满足自己幻想的做法,真正让自己喜欢的,还是到现实中的古城里走走,而电视剧里出现最多的苏州城,则是我日思夜想要去的地方。

我第一次去的古城,是大学三年级时去的丽江古城和香格里拉,当然满城的古建筑深深地折服了我,仿佛自己就置身于千年以前的古老时代。这更加坚定了我去苏州的决心,因为丽江是一座建在高原雪山下的陆城,带有浓厚的少数民族特色,我还是要去汉家的江南水乡走走。苏州城几乎满足了我对古典主义的所有幻想,青瓦屋檐石板路、小桥流水人家、汉服长发美女、古筝琵琶韵律,精致典雅的私家园林园林,这都促使我对苏州怀着一个好奇而又喜爱的心。

而这一个心愿,在2018年10月的时候,得到了实现。

本次游记和以往所写的不同,并不是短暂的一段旅行经历,而是以在苏州生活的第一人称视角,通过前后数次的生活体验写成,时间跨度长达两年。

苏州是一个景点丰富的城市,古老和现代化在这里并存,市区内零散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景点,市内有比较著名的景点有平江路、山塘街、枫桥、寒山寺、拙政园、留园、东方之门、天平山等。

苏州也是古镇聚集的城市,城市周边大大小小的古镇不计其数,周庄、同里、甪直、震泽等古镇都颇有名气。感觉苏州人民就是生活在度假景区之中。假期休息的时候,往外一走,就是一个古香古色的景点,难怪乎苏州城被称为江南水乡的封面!

本篇文章,我将以景点为线索,时间为顺序,通过回忆的方式记录我曾走过的平江路、山塘街、拙政园、天平山、枫桥、寒山寺、留园、周庄等几大景点。

平江路是苏州第一景,这里说的第一指的是第一个看到的景点。位于苏州市老城区的中心地带,搭乘地铁1号线到 相门站 或者 临顿路站 ,再步行约300米即可到达。

平江路历史街区是苏州古城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区域,堪称古城缩影。

图摄于2018年10月20日,平江路

在平江路入口处有一个碑亭,上面详细地记载了平江路的历史,早在南宋的苏州地图《平江图》上,平江路就清晰可辨,是当时苏州东半城的主干道。800多年来,不但平江路的河流形态、街道建制与原先基本相仿,而且还分明地保留着“水路并行,河街相邻”的水乡格局。

平江路算是苏州保存得最完好的古街了,与观前街一巷之隔,但其清静古朴的生活气息与咫尺外的鼎沸喧哗迥然两个世界。

平江路有许多有特色的店铺,这一家鸡爪店前总排满了长长的人龙,我第一次来的时候不明所以,后又来过几次,每次都见许多的人群在排队,于是乎也跟着排队买了一次鸡爪。鸡爪肉烂味浓,可惜后来再去寻时,它已搬走了。

平江路周遭保留了大批老式民宅,远望也难得不见高楼钢筋。河道西面的民居多依河而建,上了年纪的老房子,白墙青瓦,木栅花窗,木料多用棕红或棕黑色,清淡分明。外墙多已斑驳,却如丹青淡剥。墙面剥落处又攀生出许多的藤萝蔓草,随风摇曳,神采灵动。江南的匠人的心思玲珑,把园林美学发挥到了极致。

平江路是苏州的一条历史老街,是一条沿河的小路,其河名为平江河。平江路长约2公里,极富古典特色,路面为长方石人字形路面。河畔两侧支巷多为历史悠久的小巷,路以“水陆并行,河街相邻”特色著称,从南端苑桥到北端华阳桥,中间共有11座桥东西向跨越其上。

平江路除了因历史而出名外,它的美食也是平江路突出特色之一,这里的老街不仅保存有古代的建筑,而且老街的美食与餐馆都是与苏州古老的饮食文化密切相关,在这条街上美食最大的特色有三种:

一是沿着老街从头到尾的街边美食,由当地的原著居民烹饪,穿着极具江南特色的服装沿街叫卖吆喝,有桂花糕、酒酿丸子、鲜肉月饼、海棠糕、竹筒糍粑、大碗茶、等特色的平江路街边小吃,让你可以边走边食感受平江路文化。

二是青砖白瓦下临街而立的店铺,可不要小看这样临街小铺,许多会吃的朋友是为它专门而来,比如说在平江客栈旁边有一家状元街饺子馆,他家的苏味鸦片鱼头入口滑嫩,奇香无比,让人难忘。平江路北段的乐格子比利时烈日松饼店,现烤的松饼外酥里软,再搭配上纯正的奶油和新鲜的水果,从拙政园出来循着香味大概就可以找到他家了。中轴线上的鸡脚旮旯,他们家的鸡脚,鸭舌可是非常美味,香味四溢整条老街,还有生煎店铺,咬上一口,生煎的汁随之流出,肉味口感甚佳,居住在江南的老人都把苏州的生煎包与上海有名的小笼包相聘美。

三是有些规模的餐馆,主要经营苏州菜,老口味更地道,例如:松鼠桂鱼、蟹黄豆腐、糖醋排骨、糖醋鱼、酱蹄膀、皮蛋瘦肉粥等都是必点菜,光看到这菜名就会让人垂涎欲滴。这里的所有美食都彰显着平江路的饮食文化,诉说着古老的饮食故事。

幽静的河道与粉墙黛瓦的房屋、楼阁、小桥、花木之间彼此借景,宛如一幅长卷画。偶然一枝柳树斜斜地倚到河面上,颇有拂波之意。河道窄处两岸似乎援手可握,宽处可容一船周转,也不过隔水可呼。

我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两次到达过苏州。在苏州生活的这段时间里,我经常有事没事就走走平江路,在小店里面点上一杯果汁,或者在河边的是板凳上坐坐,放松放松心情,一逛一坐就是一下午。但凡约了其他朋友需要见面吃饭或者游玩的,我也是优先选择在平江路这里碰面。

与平江路垂直相接的是诸多狭小的街巷,传芳巷、东花桥巷、曹胡徐巷、丁香巷、大小新桥巷、卫道观前、中张家巷、大儒巷、萧家巷、钮家、巷悬桥巷﹑狮林寺巷等等,每一个名字背后都可能有着长长的故事。

巷子一径是高高的垣墙夹着曲折的街巷,颇有些曲径通幽的意境。不知高墙内深藏了多少私家花园,园林讲究市园相隔,俗者屏之,然而这也显出了苏州生活的另一面,市井生活与清修别院从来便是互为表里,共为苏州文化空间的魂魄,清雅高远的文人趣味自然提炼了苏州的精神气蕴,而“大隐于市”的美学体味却也需要人间烟火来成全。

近代即有不少名士寓居在这些窄巷深宅之中,悬桥巷中有书痴黄丕烈的“士礼居”旧址,传是其藏书所在。同一巷子中还有清代状元洪钧故居,他与赛金花便曾寓于此。

此外名医钱伯煊、历史学家顾颉刚的顾氏花园都可在此寻觅到鸿爪片影。只是旧时王谢堂,已作百姓家,或许故居正厅的形貌还在,雕花窗棂也尚可见旧日气派,只是高墙早已挡不住市井生活的侵近,偶作一番历史的凭吊,也只有付与窗棂木梁、潺潺流水,留与形容难辨的石墩了。

或许只有曲水人家的洒扫忙碌,吴侬软语的家长里短才是苏州文化中最绵长久远的记忆,炊烟、书香一并混杂在记忆中,讲述着苏州当年的风华。

图摄于2018年10月6日,星期六,平江路

山塘街”也是苏州市区内的一大知名景点。古时位于苏州古城的西北角,现位于苏州城区内,可坐地铁2号线 直达,到山塘街站下,江浙有一首民歌唱道:“上有天堂,下有苏杭。杭州有西湖,苏州有山塘。两处好地方,无限好风光。”可见山塘街之美。

山塘街因“山塘河”而得名,是一条沿河而建的古街,由两条主街构成,像两个1字,分列河的两岸,两街之间有几座石拱桥跨河联通,桥拱下可由船只通过。

山塘街历史悠久,在唐代,著名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的时候,曾对苏州城外西北河道进行疏浚,开挖成山塘河,于是傍河而建的古街被称为山塘街,尽管山塘街起源悠久,但经过上千年的变迁,现如今留下来的古建筑大多是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,已经没有了唐代建筑的身影。

山塘街一带河多桥多,充分体现了苏州水乡的特点。山塘河逶迤平行,绵延至虎丘长达七里,故称“七里山塘到虎丘”。苏州文化氛围浓厚,在古代诗词繁荣的时代,山塘向来是帝王国君、文人墨客的钟爱之地。无论是康熙乾隆,亦或是唐伯虎秋香,都曾流连于山塘河两岸,在山塘街留下了不少的诗词句,加上近现代的许多影视剧、小说都在山塘街取景取材,使得山塘街名声大噪。比如“天龙八部”、“康熙微服私访记”等。

去山塘街主要还是体验历史文化,欣赏人文风光为主。走在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上,周围被几落几进的古建筑包围,楼下的店铺摆着古老的商品,楼上茶坊坐着品茶的人们,河边喧闹的码头,撑着油纸伞的汉服美女,邀上三五个好友,在船里伴着水壶里冒出的蒸汽,沿着山塘河缓缓而下,仿佛一下子就回到了千年前的姑苏城下。

苏州自古繁华,山塘街位置特殊,东至红尘中“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”之称的阊门闹市,西至“吴中第一名胜”虎丘,自古代就是繁华的旅游商业街,全长约3600米,现如今比较繁华的地方约是1000米。

山塘街的两条街道,一条街是沿河街道(如下图),一侧为山塘河,一侧为街。河边有码头,可供游人搭乘游船穿行。也有不少的河畔露天餐厅、咖啡馆、酒馆,休闲吧,靠着 河边坐下,点上一份披萨,几瓶啤酒,零距离体验河畔风采,当真有种“欲为窗下寝,先傍水边行”的感觉。

走过石桥,到河的另外一边,是一条内街,街的两旁均为古建筑(民清建筑,如下图),左侧的的建筑大多都是临水构筑的水榭和水阁,由木桩支撑着的。街上一楼大多数商户用来开店,二楼住人的。也有不少的古房屋院落供游客参观。

图摄于2018年11月16日,星期五,山塘街,小雨

山塘街比较好玩的景点有“古戏台”、“古石桥”、“博物馆”、“五人墓”。

“古戏台”是一座坐北朝南的戏台,上下二层,呈正方形。台前铺砌的花岗岩石板空地,辟为游客看戏之处。两侧的厢楼,辟为书店、老照片收藏馆等文化场所。每逢双休日和节假日,戏台上就演出各类文艺节目。“古石桥”是横跨山塘河的七座石拱桥的总称,桥身有单孔,双孔,三孔等。其建造年代最早的可追溯到宋代。“五人墓”是我们以前语文书中学到的“五人墓碑记”里那五位反抗魏宗贤五位义士的墓地。

山塘街位于苏州闹市之中,和苏州的很多景点一样,尽管山塘街人气鼎盛,但却也有一种“处闹市而不喧”的感觉,在这里,你总能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。

苏州园林名气享誉中外,是苏州城市的名片,是苏州自然人文景观的代表,是世界文化遗产。

苏州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,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,由于苏州地处江南水乡,境内湖泊河流星罗棋布,非常有利于因水就势造园,附近又盛产太湖石,适合堆砌成玲珑精巧的假山,使得苏州在园林建造上可谓得天独厚。加之苏州经济发达繁华,文化氛围浓厚,有钱人都喜欢建造别致的园林,因此历代的园林建造都十分兴盛。到明清时期,苏州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达200余处。目前得比较完整的有60多处。其中,拙政园、留园、狮子林等古典园林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,是游客到苏州游玩必去的景点之一。

拙政园是苏州第一园,是苏州园林的代表。位于苏州姑苏区市中心内,交通十分方便,乘坐 地铁四号线 北寺塔站 下车,步行约1公里就到了拙政园。与平江路历史文化区相隔,可以白天逛拙政园,晚上逛平江路。

图摄于2018年12月16日,拙政园

拙政园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。四百多年来,拙政园几度分合,留下了许多诱人探寻的遗迹和典故。

我游览拙政园时,已经是苏州的隆冬季节。江南的冬天,一叶孤舟,像一枚飘落的枫叶,在这湖中静静地躺着。平静的水面,微微荡漾着涟漪,倒映着流云、疏影、拱桥、民居,彷佛在描画一副苍茫的冬景。

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,可赏,可游,可居,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,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,人类依恋自然,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,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。

拙政园、留园、网师园、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,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,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,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、构思、布局、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,体现了当时极高的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。

从我一个外人的眼光看来,拙政园最大的特点就是里面的每一个亭子、每一座桥都是不一样的,不同的角度看建筑都会有不同的效果。很多建筑甚至给你似曾相识却又完全不在一个地方的感觉。

同时拙政园属于典型的江南园林,尽管占地面积不小,但没有北方园林那种大气,布置精巧,给人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。

拙政园向以“林木绝胜”著称。数百年来一脉相承,沿袭不衰。再早期王氏拙政园三十一景中,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材,如桃花片,“夹岸植桃,花时望若红霞”;竹涧,“夹涧美竹千挺”,“境特幽回”;瑶圃百本,花时灿若瑶华。”

归田园居也是丛桂参差,垂柳拂地,“林木茂密,石藓然”。每至春日,山茶如火,玉兰如雪。杏花盛开,“遮映落霞迷涧壑”。夏日之荷。秋日之木芙蓉,如锦帐重叠。冬日老梅偃仰屈曲,独傲冰霜。有泛红轩、至梅亭、竹香廊、竹邮、紫藤坞、夺花漳涧等景观。

小沧浪。据介绍,这里原仅为水边一座小亭,现已是一组水院。由小飞虹、得真亭、志清意远、小沧浪、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,独具特色。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,即枇杷园,由海棠春坞、听雨轩、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,主要建筑为玲珑馆。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,穿插了这两组庭院,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。同时,对山水景观而言,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,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、开阔。

秋风乍起,Jenny约我一起去天平山游玩。

天平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苏州古城西南,太湖之滨,是太湖国家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,有“吴中第一山”、“江南胜境”之美誉,是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。

我坐地铁一号线到终点站木渎后,换乘滴滴约20分钟后到达景区门口。这时的秋意未浓,枫叶尚未红透,加之不是周末,赏枫的人还不多,使得我们可以安静地欣赏天平山的枫叶之美。

天平山海拔 201 米,为天平、灵岩景区诸山中最高峰,山势峭峻奇险,古称白云山,又名赐山,因山顶正平,可聚数百人,故名天平山,系北宋名臣范仲淹先祖归葬之地。景区占地近百公顷,向以“红枫、奇石、清泉”三绝著称,有万笏朝天、高义叠翠、万丈红霞、玉泉轻吟等十八胜景,是一个人文及自然景观都比较丰富的景区。

此图摄于2018年10月23日,天平山,范仲淹牌坊

苏州的秋是美的。天平山的秋更是迷人了,丹枫红遍时,秋色迷人眼,而天平山红叶才叫绝。也许是天气还不够冷的原因,天平山给我一个最直观的感觉是冷、清、静。水面平静如镜,树木倒影清晰,四周只有风吹落叶梭梭的声音。

我走过不少地方,见过不少秋景,很多漂亮的秋景枫景都是在一些较偏远的山林中,交通不便花费,时间较长,但这样的离城市很近、交通又方便的,一座名人故居庭院式的枫叶美景,还真是头一遭所见。

深秋时节的天平山非常美,用层林尽染五彩斑斓来形容真不为过,简直漂亮的不像话。这一次来,也是为了来一睹“天平红枫甲天下”的美景。

这里的每一张枫叶都犹如有了生命和灵魂,她们各自舒展着秀丽的身姿,各自诉说着婉约的故事,就算在雨里,也有着独有的美丽,绽放着独有的芳华。

除了红红火火,看着热闹的枫叶之外,秋天的天平山亦有安静的一面。

天平山脚下有不少的湖,有的湖长满绿浮萍,密密地挤压着,有的湖里什么都没有,被四周的树木围得密不透风,安静的湖面镜像一面镜子,倒映着水面上的世界。偶尔会有几片落叶轻轻落下,点在水面上。湖上有一叶扁舟,停在那里,露出半个船头,就像要从密集的树丛中穿梭使出,给人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。人在湖边观看,仿佛就像一名坐在岩石上修禅的老僧,内心也是波澜不惊,此时的我,心里也想着秦桑低绿枝,芳草碧如丝,小辑轻舟,看那绿肥红瘦,梦入芙蓉浦的镜头了。

这里的古刹亭阁,黄色的墙,青色的瓦,配以红黄的枫,给人一场视觉上的盛宴,再配上梭梭的风吹枫叶之声的雨滴,飘落在石板上瓦片上窗棂上的枫叶,又成为了一首空灵之乐,如此美丽的画面,如此悦耳的声音,让人真是心旷神怡。

从天平山下来之后,时间大约是下午4点左右,我们便去了石湖东路附近的一家火锅店吃饭。这时候的大家都已经筋疲力尽了,看到了食物后都狼吞虎咽了起来。吃完饭后,我和JENNY以及他的朋友一起逛了山塘街,便各自回家了,直至2019年8月,我们才再次相见。

天平山以清泉、奇石、红枫为三绝,最出名的是古枫。据说明朝万历年间,范仲淹第十七世孙范允临,从福建弃官归苏时带回的三百八十棵枫香树就亲植于此,已历经数百年的风风雨雨。

月落乌啼霜满天,

江枫渔火对愁眠。

姑苏城外寒山寺,

夜半钟声到客船。

一千多年前,诗人张继泊舟姑苏城外的枫桥。月落半夜,寒霜暗凝、点点渔火中,传来几声乌啼,江南水乡秋夜的幽静清冷,更加重了诗人的孤寂清廖的感受,恰在此时,寒山寺的钟敲响了,悠扬的钟声撞进诗人的心里,他有感而发。由此,在这枫桥河畔,诞生了一曲千古绝唱,这一篇极具特色和情感张力的诗文,吸引了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前来姑苏城外打卡。而我,也是这古往今来失意游子中的一员。

2019年1月1日,记

寒山寺在苏州阊门西面七里的枫桥镇,始建于南朝梁代,贞观年间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来此主持,塔院因此改名寒山寺。在以前多年的漫漫历史烟云中,寒山寺曾迭遭火灾,屡经兴废,不断上演着荣华与衰败的悲喜剧。

寒山寺正门(和我大学广西师范学院长岗校区的正门有8分神似)

作为热门的景点,寒山寺正门上的一副有趣的对联,是无数游客争着拍摄的黄墙灰瓦“寒拾遗踪”。这是一个寒山和拾得的故事,一个传说:寒山问拾得曰:世间有人谤我、欺我、辱我、笑我、轻我、贱我、恶我、骗我、如何处治乎?拾得曰:只是忍他、让他、由他、避他、耐他、敬他、不要理他,再待几年你且看他!

站在寒山寺门,我发现中国几乎所有的寺院山门都是向南开,唯有寒山寺大门向西开。后经僧人点拨才知,当年寒山、拾得做主持的时候,正是大唐贞观年间,为了迎接从西天取经回来的玄奘大师,他们才故意把山门开在了西边。

寒山寺,中国的十大名寺之一(其他九个暂时不懂),过枫桥古镇的石板路小巷,或是站在枫桥桥头,抬眼即可见碧瓦黄墙的寒山寺坐落在绿树丛中,院内青松翠柏,曲径通幽。因诗而来,大概人多,也许并不是诗人所处的深夜,没有了诗里的意境,也没有寒山的感觉。

唐朝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,写有《枫桥夜泊》诗:“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。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”诗韵钟声千载流传,寒山古刹因此名扬天下。

因为一句古诗寒山寺从此深入人心,来了苏州必到寒山寺。1000多年来,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,殿廊禅室,亭台楼阁,均成灰烬。在经历风雨沧桑后,这座千年古刹得以保存至今,成为苏州城的象征,只可惜如今的寒山寺已不是旧时模样。

当年唐代诗人张继在南下逃难的时候,正处在人生低谷时期,在寒山寺附近听到了钟声,才有了后来的千古绝句。这座千年古刹,到如今也是香火鼎盛,每年除夕和元旦的晚上,寒山寺都会举行敲钟仪式,敲钟108下,来消除人们的烦恼和困惑。此次前来恰逢新年来临,苏州城内的许多人们来此处烧香祈福,祈祷来年好运。

此时的寒山寺法堂,正巧有一个大师在举办紫砂壶展览,热闹非凡。抬头看去,这座大殿必然有过许多的故事,经魔历劫,屡废屡兴。或许也曾悲催到只剩下一尊佛像,一盏青灯,一个守门的僧人。然而它却像白居易诗中的“离离原上草”,一遇春风。就在下一个时代里重开法席,燃旺香火。香客络绎,不绝于途吧。

古书上写道:“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许。”现如今,寒山寺和枫桥已经连城一体。沧海桑田,斗转星移寒山寺仍然屹立在此处,殿堂盖了起来,佛像也经过的重新塑造,前边的僧人逃散了,后面的和尚又敲起了木鱼,历史好像走马灯,在转一个大大的圈圈,唯有这些高高的拱桥,守护着这里的空气、水流、绿树、花荫,守护者寒山古寺的历史记忆和不绝如缕的法脉。

寒山寺旁便是枫桥。我去枫桥,自然也是因为那首诗。

幼时第一次读到枫桥夜泊,以为寺在一座叫寒山的山上,也以为寺距离桥会有那么一段遥远的路。那半夜的钟声,悠悠地传到倦泊在河埠的客船上,传到了逃难的诗人张继的耳中。

及至岁长,知道了寒山、拾得,知道了些隐士、禅宗,或者“道”,还有西湖孤山曲园堂内那块曲园先生的《枫桥夜泊》诗碑的拓印。所以,不亲自去看一趟,叫我如何能释然?

枫桥的闻名当然不是因为寒山,它最为世人所熟知的,是因为张继的那首诗。一首诗就造就一个千年的风景,我觉当以此为最了。

出了寒山寺,沿着河边的古集市走约500米,是铁岭关。而挨着关口后的,便是枫桥了。登过铁岭关,缓步走上枫桥,心里颇为感慨,其实也没什么,我只是和许多到此来游玩的人一样,脑海里记着那首从小便会背诵的唐诗,想象着“月落乌啼霜满天”的景象,必得来此看一看,这个念想似乎才有了着落。

从铁岭关往下望去,是一篇密密麻麻的古建筑群,乍一看倒有几分张继笔下《枫桥夜泊》的那个年代。想当年,寒山寺不过一个小小的寺院,且已在风雨中破败,徒具其名了。试想如果没有张继那首《枫桥夜泊》的七绝,谁也不会在意这座桥、这间寺庙。那寺或许早已销声匿迹,那桥也不会有谁在意它做落何处。哪里有今天这般的气势与辉煌,哪里有今天的游人如织?在漫长的历史风雨里,寺庙或许也是时代兴衰的标志和晴雨表。

枫桥实在是一座再普通不过的桥梁,我站在它的身边,实在难以想象,它能载得动那千年的渔火。现在的枫桥,不仅仅是一座始建于南朝的桥,还是一座江南小镇。我在枫桥上寻觅,没有看见那如火的枫叶,也没有小河里的“渔火”,唯有那在古银杏淡黄的树叶里,拼抢最佳的位置,与在这高高拱起的小桥合影的男男女女,在这冬日的桥畔挤来挤去...

石桥下悠然流过运河之水,在它的上游,是尽藏铅华的杭州,下游,则是曾经纸醉金迷的瘦西湖扬州。往昔,航行其上的一定有千金买笑的巨贾,有倚红偎翠的达官。而在深秋之夜,能够独自一人伫立穿透,披冷霜,听乌啼,伴着枫叶,看万家渔火的,大约只有远离富贵的诗人了。

一个落魄的诗人,在一个月落乌啼的夜晚,因为那一瞬间的感慨,使得一座普通的江南小桥有了诗意的美,让一座几经兴衰的小庙披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,从此,枫桥与寒山寺,成为一个整体,成为永恒的感动,并引起万里之遥的人们的无限遐思,令其不辞跋涉之苦,漂洋过海而来。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文学史上的奇迹。而寒山寺的半夜钟声,是张继的神来之笔,直到今天,那悠扬的钟声,还穿过历史的回音壁,激荡再我的心间。

穿过桥头,是一个苏艺名人坊,这里是现代开发的产物,修建的一处处崭新的仿古建筑群,光鲜艳丽,已经没有了往昔的遗迹。不过好在中国的文人,素有以诗文抒写游记的传统,让我们可以从文字中穿越历史,窥见旧日的一些踪迹。

我走在这条仿古的建筑街上,四周尽是门可罗雀的商店,卖的多是一些古董纪念品类的,对于这类型的店铺,我向来是不感兴趣的,一来是自己囊中羞涩,二来是品味尚未达到如此高雅的阶段。唯有一家店铺吸引了我,这里有着不少的我记忆中的老物件,包括旧海报、连环画书籍等,许是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记忆,这我看起来就格外的亲切了。

我便这样地想着,在河边静静地坐着。那时已经是冬阳当照,温煦可人。

但我等不及夜半的钟声,我要走了。初次读到这首诗的年纪忘了是几岁,多年后的今天,我终于能坐在桥的旁边,寺的对面,季节对了,只是时辰不对。但这无妨,寒山寺的钟声,已经在我的意识里撞响,并一层层发散,一圈圈荡开。

去了拙政园,就不能不去留园。留园和拙政园作为苏州园林的双柱,和北京颐和园、承德避暑山庄合成中国四大园林,素有“吴下第一名园”的美誉。来到苏州,自然不能错过这样的美景。

留园,位于苏州外城河西,坐 地铁2号线 到 石路站 下车后,步行约1公里即到达。

我到留园的时间是9月份秋天,也许是人不多的原因,不算冷的秋风伴随着缓缓落下的树叶,给留园大街一种冷清萧瑟的感觉。留园不大,给我最大的印象便是小而精巧,布局严谨,房屋错落有致,其中的窗景更是一绝,各种形状的窗户就像一个相框一样,给窗外的风景一个别致的视角,从室内看往屋外,和身处户外完全时,是不一样的感觉。

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,每个建筑物都设有多种门窗,每扇窗户各不相同,可沟通各部景色,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,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,视野空间大为拓宽。

作为中国的四大园林之一,留园和承德避暑山庄、颐和园都很大的区别。前者作为私家园林的代表,小巧精致,后者作为皇家园林的代表,恢宏大气,各有各的美感。

留园面积不大,全园分东中西北四个部分,在一个园林中就能同时领略到山水、田园、山林、庭园四种不同景色。

园林中部以水景(小池塘)见长,池明水清,山峦叠嶂。围绕小池塘分布着可亭、远翠阁、曲溪楼等。

留园最美的,当属中央的一汪湖水,留园以水池为中心,池北为假山小亭,林木交映。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,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,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。放眼望去,一大片绿色尽收眼底,两岸栽满了垂柳和数不清的花木,一座座奇山玲珑俊秀,千变万化。

五峰仙馆,为园内最大的厅堂,五开间,九架屋,硬山造。此馆建筑用材非常奢华,梁柱全部采用楠木,中间也全部采用红木银杏纱隔屏风。由于梁柱均为楠木,故又称楠木厅。“五峰仙馆”。喻指馆前厅山为庐山五老峰。抗战时期,楠木殿成了日本占领军的马棚,军马把上好的楠木柱子啃得不成样子。后来抗战胜利后修葺园子时,不得不用水泥把楠木柱糊住。

参观此馆时,听着导游介绍五峰仙馆惨遭破坏的经历,我站在五峰仙馆内,环顾四周,古老而奢华的陈设,好似无言地诉说着园主人当年的富贵闲适。抚摸着油光细腻的楠木柱,看着被日本侵略者毁坏的楠木柱底部,心中沉痛,脑海里涌现出杜甫的名句: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”不禁感叹:国破家亡,连留园这样的名园也难逃厄运!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!

五峰仙馆内,最珍贵的还要算那件大理石天然画“雨过天晴图”。

只见一面大理石立屏立于墙边,透过石面,可隐约看见,环抱的群山,在流水潺潺,和流云朵朵的映衬下,迎来了一轮如火的骄阳……

这幅自然的山水画,有“雨后静观山”的境界,全国罕见。所以,被誉为“留园三宝”之一。

穿过五峰仙人馆,就到了举世闻名的冠云峰了。冠云峰,耸立在院内池后,这里立有三座石峰,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。 该峰乃太湖石中绝品,齐集太湖石“瘦、皱、漏、透”四奇于一身,园主想借此获得“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”。

相传这块奇石是宋末年花石纲中的遗物,北宋末年,虽然北面战事吃紧,金兵压境,但宋徽宗却在东京城内大兴土木,建造“延福宫”、“万寿山”。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奇花异石,夸口要搜罗天下珍品于宫廷之中。徽宗祟宁四年特地在苏州设立了苏杭应奉局,专门负责搜罗名花奇石。冠云峰就是未来得及运的花石纲的遗物。

冠云峰两旁为瑞云,岫云两峰,前面的池子叫“浣云沼”,冠云峰倒影在清澈的池水中,主人似乎要用这池水来清洗冠云峰,实际的意思是,做人也要像冠云峰一样,时时懂得洗涤身上的“尘埃”,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和士大夫们对自身修养的高标准、严要求。

留园的北部和西部相对开阔,和中区的精致、紧凑截然不同,这里以池藻山林为主,几乎没什么建筑,北部具农村风光,并有新辟的盆景园;池塘南部的涵碧山房与明瑟楼,是留园的主要观景建筑。

2019年9月17日

留园的西区是全园最高处,有野趣,以假山为奇,土石之间,浑然天成。小山上枫树林郁郁葱葱,登高望去,山上云墙如游龙起伏。山前溪水婉转,流水匆匆。

西区比较游特色的地方是一处叫“活泼泼地”的阁楼。名字起的令人耳目一新。从假山走廊顺着溪流向南走,走廊的尽头刻有“缘溪行”,估计是取自陶渊明的《桃花源记》里的场景。“活泼泼地”位于溪水处,接近走廊的尽头,建筑为水阁形式。单檐歇山造,四面均有走廊环绕。一面临水,犹如跨溪而立,令人有水流不尽之感。溪中有鱼游动,给人一种相当清幽的感觉,相比当年主人大概是认为在山林野地中,就应该活泼泼地吧。

此处依山傍水,环境清幽,室内陈设也以隐逸为主题,挂有苏东坡种竹、周敦颐爱莲、林和靖放鹤、倪云林洗桐四幅图画,很显然,这就是整个西区要表达的内涵。

阁内有钱泳撰写的一联:“清含长吉草,秀结富春华。”潘钟瑞撰一联:“水转桐溪约秋褉、路寻花步赋春游。”

图摄于2019年9月17日

老鹰捉小鸡 ↑

到下午4点左右,我终于逛完了留园。在结束游览的时候,我听到有游客问导游:“这座园子为什么叫‘留园’呀?”

导游说,因有一任园主姓刘,而被老百姓俗称为“刘园”。后来,另一位主人在整修花园时发现了一块“长留天地间”的石碑,他想,这个花园历经战火仍然保留下来,似乎是有老天的护佑,他希望这座园子能永远留在自己手中。于是,他取其音而易其字,改名“留园”。另外,“但留风月伴烟梦”,这个“留”字又有让游客留连忘返之意。

俞樾在《留园记》中说:“泉石之胜,留以待君之登临也;花木之美,留以待君之攀玩也;亭石之幽深,留以待君之游憩也。”

人生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。古往今来,多少人在谈论这个问题,多少文章在阐述人生的道理。其实,人生说来也很简单,它不过是一次单程旅行。

如今,经过四百多年的风雨沧桑,几度兴废的留园,恰如园主们孤心苦诣的“名园长留天地间”了。

2019年9月17日记

2019年9月18日,在逛完留园后,我便起身前往周庄。

周庄是位于苏州郊区的一个古镇,有“江南第一水乡”之称。镇内河流纵横交错,至今仍保存有14座完整的石拱桥和数百间明清建筑。

玩赏了精巧清丽的苏州园林,听罢了水磨昆曲,品过了唇齿生香的碧螺春,看过了精美绝伦的苏绣,我走出了粉墙黛瓦的幽深小巷,下到周庄乌篷船上,水面上飘忽着淡淡的烟霞,好像透明的轻纱,向着四面飘去,渐渐远去,与薄暮相接,笼罩了逶迤起伏的远山。此时,墨绿、金黄、殷红、碧蓝、夏秋的颜色,把一天的周庄的冶游,图上一层层梦境,余韵悠悠,余香袅袅,韵味。无穷。

最令我喜欢的是,周庄远离苏州市区,从市中心做地铁到终点站还需走30多公里的路才能到达,因此来此的游客比市区景点的少得多。人少了,自然就安静了不少,尽管商业氛围依旧浓厚,但却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。安静,古典,正适合我此时的心情,我就想一个人在这古老的地方走走,坐坐,思考一下将来的发展规划

图摄于2019年9月18日,周庄双桥附近

我第一次接触周庄,是我上一任老板在周庄开会,拍了张周庄的照片过来,向来喜欢古典的我一看到周庄就喜欢上了。

时隔一年后,我到了苏州,但是由于工作因,加之周庄离市区较远,因此我迟迟不能到周庄一游,后经多次波折,我离开了苏州,本以为和周庄无缘了,没想到今年阴差阳错之下又来了一趟苏州,也正好有机会了却心愿。

周庄的景点很多,有双桥、沈厅、张厅、迷楼、全福讲寺等等,要说最具特色的还要属周庄的桥和游船了。

周庄是建立在湖畔的一座小镇,镇内水系发达,纵横交错,我所到之处,几乎家家靠水,就像东方的威尼斯。推开一扇窗户,窗外就是一条条春意盎然的河流,水底下的植被把整条河流都渲染成绿色。加之河流四周的树木投下的绿茵,就好像到了画中一般安静。小船轻轻划过,船桨带起一阵阵的涟漪,又给了这安静的画面一丝灵动的气息。

来周庄有两个必游的建筑景点,分别是张厅和沈厅。张厅是古时一个姓张的富商的宅院,带有浓厚的江南特色,至今保存完整,装饰考究,院中还有后花园和池塘供人散心娱乐。沈厅是大名鼎鼎的富商沈万三后人的宅院。占地两千多平方米,至今也是保存完整。

沈万三是中国商界的传奇人物,明朝时期为江南首富,据说他有一个聚宝盆,可以收集天下之财。当时,张士诚之所以能固守苏州达八月之久,是因为得到苏州富民在财力上的支持。作为苏州富民之首的沈万三,当然出力非凡了。城破之后,朱元璋对苏州富商恨之入骨,采取了一系列报复措施。屡次刁难沈万三,都被沈万三一一化解,至今周庄还流传着沈万三修南京城墙、沈万三请朱元璋吃饭的故事。周庄当地有一道名菜叫万三蹄(也就是猪蹄),据说就是当时沈万三请朱元璋吃饭的典故所流传下来的。

从沈厅出来朝北继行,我在那座富安桥头伫立了一会。陈逸飞当年坐在桥栏上,是沉浸在创作《故乡的回忆》的旧情中,而我则是刚刚参观沈厅时突袭而来的那个感慨一时还不肯远去,那就是“富安难求”。

如果沈万三当初不是江南的首富,没有引起朝中权贵的注目,因而也没有机会获罪朱元璋的话,他的人生的句号可能会是另一种画法。一如当年周庄二流的、三流的直至N流的殷实之户一样,日子过得依然是有滋有味的。唉,家有千间屋,只睡六尺地,沈万三在充军的途中不知有没有恍然大悟过?

安静的古镇,图摄于2019年9月18日,周庄古镇

逛完了周庄,我的苏州之旅也正是宣告结束,即将搭上归家的火车。尽管此次的旅行在严格的意义上并不算是旅游,但却也完成了我多年来的一桩心愿。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,把苏杭二州放到了和天堂一样高的位置上,说明人们从古至今都没有放弃对苏州的喜爱。苏州的美美在安逸,美在自然,美在如诗如画,任谁到了这里都不忍离开。

此次来苏州,和前几次旅游最多是的不同之处在于,我是工作之余来此游玩了,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放松自己,希望将来的工作能越来越顺利,也能快快乐乐地去旅游。

2019年11月6日,完稿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内容页广告位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