幻灯二

绒花这么美,怪不得古代贵妇都爱它(绒花这么做)

你知道绒花吗?有人可能会说:啊,我知道,绒花就是合欢嘛!没错,合欢的学名就是绒花,但是我们今天说的不是这个绒花,而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绒花。

绒花听名字就知道肯定是毛茸茸的,没有错,但是你一定想不到它竟然是以蚕丝为原料制作而成。从一根根线变成惟妙惟肖的头花,中间经历了什么?

你一定很好奇绒花是怎么制作的吧?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看。

首先是准备过程:

1. 煮丝。把蚕丝放在冷水中浸泡,然后用碱水煮熟,保证蚕丝的韧性。

2. 染色。将煮好的熟绒用染料染色。

3. 烧丝。用木碳的文火将其烧至退火软化。

接下来便是制作:

1. 滚绒。将熟绒排列固定在木制器物上,再把铜丝的一段捻成螺旋状,再用剪刀剪下适量的熟绒,用手夹住铜丝两端反复搓捻,直到形成完整的“绒条”。

2. 打尖。用剪刀对绒条进行加工,使得圆柱状的绒条变成所需的角度。

3. 传花。用镊子将打尖好的绒条进行组合,配置成立体装的绒花制品。

4. 粘贴。立体绒花粘以串珠、皮纸、弹簧、菜籽等材料。

绒花颜色鲜艳柔美,同时又有美好的寓意,女子将其戴于发间,夹于耳际,在轻缓的步伐中,与衣服相互映衬,婀娜多姿,令人沉醉。

绒花主要分为以南京、扬州为代表的“南绒”,和以北京、天津为代表的“北绒”。

2006年,南京绒花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,非遗传承人赵树宪先生曾应《延禧攻略》剧组之邀,特地为富察皇后、嫔妃们制作了19款绒花发簪,富察皇后清雅、高贵妃雍华、娴妃聪慧、魏璎珞轻灵……佳人美艳,绒花无瑕,相互辉映,令人心醉。

Yummy去南京民俗博物馆时第一次被赵树宪先生的绒花作品惊艳,绒花插在花瓶里,惟妙惟肖,颜色艳丽,不禁遐想这摆在家里比鲜花还好看啊。

▲ 南京民俗博物馆藏品 自己拍的

北京人把绒花工艺称为“北京绒鸟”,北京绒制品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,清代康熙、乾隆时期格外繁盛。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收藏有清代皇帝大婚时皇后、嫔妃所饰的绒花,这些绒花多取材于“吉庆有余”“龙凤呈祥”等古祥语意。

相比南绒的细腻生动,北绒更夸张粗犷。北京2022年冬奥会颁奖礼服的帽子上面,一前一后镶嵌了两朵北京绒花作为装饰,这些绒花由北京绒鸟绒花第六代传承人蔡志伟“操刀”制作。

绒花不仅可以制作鬓头花,还可以做成挂件、摆件。绒花饰品光泽细腻、形象生动,不仅是一件装饰品,还富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

说到绒花的传承和发扬,除了非遗传承人,还不得不提心灵手巧的簪娘们——簪娘是指做簪子的姑娘,许多制作绒花的簪娘因喜爱汉服而开始了解这门技艺,逐渐被绒花的精美华丽深深吸引,全心投入绒花的创作中。网友们经常调侃“绒花这项非遗,硬是被一群簪娘给玩成了日常。”

想要更进一步了解绒花的朋友,Yummy再推荐两位B站UP主:@慕容意的手工小记 复刻了很多绒花和其他鬓头花的文物,并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绒花的创作中,美妙绝伦,惊人惊叹。

@堆樱桃的小丸子lulu 的作品更有创意,和日常生活相结合,可爱有趣。

下次去南京一定要体验一下制作绒花!

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内容页广告位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