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半身的生理结构而言是不是男人应该穿裙子,女人穿裤子更合理一些?(男人喜欢穿长裙还是短裙)
是的,“男裤女裙”的刻板印象,是近百年来才建构起来的,而这一百多年,恰巧又是中国积贫积弱的百年。所以我们现在要复兴汉服、恢复男性裙装。
参考答案:
为什么部分中国女性不刮腋毛?5551 赞同 · 319 评论回答




汉服运动十几年,为什么还是没有发展起来?就我分析,是因为汉服总是试图跟一些腐朽、落后的东西结合,比如封建礼教、民族主义、圈子文化、消费主义。这些都是日韩玩剩下的,如果我堂堂华夏,只是甘于做大号的日韩,做欧美的高级殖民地,那还需要我搞什么运动?欧美直接就替我们办了!
美国阉割了日韩,将日韩经济放到了依附美国的位置,文化自然也成了次文化、亚文化(相对于欧美文化的主导地位)。日韩被严格限制在少数特定产业,而大量高附加值行业依旧被欧美把持,比如奢侈品行业。美国的这种阉割很成功,以至于很多人被问及「日韩人民为什么活得这么累」,想到的不是日韩被欧美剥削,而是「日韩文化能吃苦」。
参考资料:
美国「精神阉割」掉了日本的民族性吗?3.8 万赞同 · 2305 评论回答
如果中国要为东亚模式破局,就必须跳出欧美划定的条条框框。
汉服必须杀入时装领域,开辟一片全新的、庞大的、由中国人主导的时装领域,甚至于,引领全球时尚趋势,把我们的刺绣、织锦销往世界各地,成为所有人争相追逐的奢侈品。
要完成这一项伟大的事业,需要做一些具体的工作,比如,慢慢分清西化和现代化。有人说胡服骑射、裤子方便劳动,所以就是现代化。这是没错的。但是裤子在方便的同时,舒适度不如裙装(裤子真的很拘束,而用浴巾围成的裙子就超舒服,还透气)。如果除了骑马射箭、体力劳动以外,居家休息、脑力劳动也穿裤子、西装,这是不是西化呢?
所以,穿裤子还是穿裙子,不应该根据男女分,应该根据场合分。而汉服运动,完全可以和男女平权结合在一起,推动这种观念的转变。类似的,汉服运动还可以用来消解封建礼教——即「原来地主才让穿的衣服,我也能穿了」。而不是复兴服饰的同时,也同时复活与之相伴的封建礼教,将人用衣服分为三六九等。
总之,汉服运动应该跟现代、进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。毕竟,汉服运动的初心,就是反对偏见和歧视。刺激汉服运动兴起的最重要事件,就是2001年APEC领导人会议,我们中国人设计自己的国服,竟然需要迁就西方人的偏见(甚至只是西方中的英美,因为英美等国只接触过清朝、没接触过其他朝代,所以他们眼里的中国人就是长袍马褂大辫子)。
13年后的2014APEC,虽然选料、纹样上有所改善(比如面料使用宋锦),但问题依旧存在。该服装的设计师,就是北京服装学院的副教授、我国首位女性服装设计学博士——楚艳。她最近参加了《国家宝藏》第二季,展示了她复原的汉服。由此可见,她本人是有远大抱负了,而不是仅仅满足现状。让我们由衷的期待,在下一次APEC会议,能看到楚艳博士设计的华夏衣裳。
楚艳微博:
“知来处,明去处”weibo.com/u/1036409102?nick=%E6%A5%9A%E8%89%B3CHUYAN相关答案:
为什么汉服看起来像影视戏服,和服看起来像传统民族服饰?230 赞同 · 15 评论回答
2019年2月14日更新:
感谢大家的赞同和鼓励,本文水平还很有限,仅仅是希望引起大家对“窄衣文化”的反思。长久以来,我们左派把“窄衣文化”完全等同于现代化,甚至将窄衣视为“劳动人民”的服饰。
但问题是:
1、人们除了劳动,还有生活。我在抖音上就看过一个车间女工,她也喜欢汉服。
2、脑力劳动也是劳动,办公室职员也是无产阶级。和西装革履相比,格子衬衫、宽松汉服、透气下裳,更加利于放松身心,集中精神工作。
3、窄衣文化的形成,与西方高纬度的寒冷气候有关,我国北方的胡服也是同样的道理。
既然服饰发展要与生产力相适应,那么中央空调、集中供暖,这种改变局部气温的技术,就为汉服的复兴提供了物质条件。
想象一下,在我国北方的冬天,你烤着暖气,穿着汉服下裙,走在干净的地板上,可以在客厅与卧室来回移动,躺在沙发上,汉服还能盖上脚,袜子都不用穿,想想那是多么舒适的画面。
而且我另外还有一个猜想,就是我们现在,以为修身窄衣才漂亮,可能是因为西方主导了服装领域,导致大量的设计资源,被用在了窄衣上面。如果汉服复兴,能够设计出各种漂亮的宽松服饰,服务于不同身材的人,那不是一件造福大众的事吗?
旗袍之所以不适合做国服,就是因为它形制单一、对身材的要求太高了、无法满足所有消费者。
参考资料:袁仄 《中国服饰史》第一章 绪论 p5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