幻灯二

关于汉服,你认识几种?(下)(汉服知多少)

在介绍汉服的种类的时候,必须明晰一个概念——汉服的概念。

汉服,并非"汉朝的服装",而是"汉族的服装",亦称"汉衣冠"、"汉装"、"华服"。相传始于轩辕黄帝,在明末清初时开始衰落,但未完全绝迹。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,绵延四千余年,汉服凝聚着祖先象天法地而形成的华夏民族文化风貌。汉腋不单单是一件衣服,而是一个伟大丈明的缩影,是一个伟大民族的皮肤。

魏晋时期

魏晋时期,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,超然物外,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。姿容飘逸的魏晋风度也反映到了汉服上,这一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衫——大袖翩翩的衫子,上自王公名士,下及黎庶百姓,都以宽衫大袖,褒衣博带为尚。直到南朝时期,这种衫子仍为各界男子所喜好。衫和袍在样式上有明显的区别,照汉代习俗,凡称为袍的,袖端应当收敛,并装有祛口。而衫子却不需施祛,袖口宽敞。魏晋服装日趋宽博,而衫由于不受衣祛等部约束,故成为一时风俗。

图片源自网络,侵删

南北时期

南北时期裤褶,裤褶的基本款是为上身穿齐膝大袖衣,下身穿肥管裤。这种服装的面料,常用较粗厚的毛布来制作。穿裤和短上襦,合称襦裤;但封建贵族必须在襦裤外加穿袍裳,只有骑马者,厮徒等从事劳动的人为了行动方便,才直接把裤露在外面。封建贵族是不得穿短衣和裤外出的。到了近代这种习惯才有所改变。南北朝的裤褶有大口裤和小口裤,以大口裤为时髦,穿大口裤行动不便,故用锦带将裤管缚住,有的又称缚裤。

图片源自网络,侵删图片源自网络,侵删

隋唐时期

唐以后的五代十国是唐宋封建军阀割据的继续,在服饰上大体沿袭唐朝之制。隋唐服装无论官服或民服,男装和女装,都表现其开放的思想、开拓的精神,充分反映了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民族性。

图片源自网络,侵删

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。在隋代及初唐时期,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,下着紧身长裙,裙腰高系,一般都在腰部以上,有的甚至系在腋下,并以丝带系扎,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。披帛,又称“画帛”,通常用轻薄的纱罗制成,上面印画图纹。长度一般为二米以上,用时将它披搭在肩上,并盘绕于两臂之间。唐代妇女,以体态丰腴为美。由于身材丰硕,中唐女服也渐趋宽大,裙子的宽度比隋末唐初时要肥大的多。衣衫虽为小袖,但与初唐、盛唐女服相比,也明显趋于宽松。

盛唐以后,胡服的影响逐渐减弱,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。到了中晚唐时期,这种特点更加明显,一般妇女服装,袖宽往往四尺以上。中晚唐之际的贵族礼服,一半多在重要场合穿着,如朝参、礼见及出嫁等。穿着这种礼服,头上还簪有金翠花钿,所以又称为“钿钗礼义”。

图片源自网络,侵删

隋唐时代也产生了汉服的一种重要变体 - 圆领衫。圆领式样在中国服饰历史上很早便有出现,但一直到隋唐才开始盛行,成为官式常服。这种服装延续了唐,五代,宋,明,并对日本,高丽等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。裹幞头、穿圆领袍衫是唐代男子的普遍服饰,以幞头袍衫为尚。幞头又称袱头,是在汉魏幅巾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首服。唐代以后,人们又在幞头里面增加了一个固定的饰物,名为“巾子”。巾子的形状各个时期有所不同。除巾子外,幞头的两脚也有许多变化,到了晚唐五代,已由原来的软脚改变成左右各一的硬脚。

图片源自网络,侵删

宋代

宋朝是一个在经济,科技和文化上高度发达的王朝。农业,制船,纺织和造纸业达到了新的高度,火药,指南针和印刷技术被发明。

宋代服饰总体来说可分官服与民服两大类。官服又分朝服和公服。朝服用于朝会及祭祀等重要场合,皆朱衣朱裳,佩带和衬以不同颜色和质地的衣饰,还有相应的冠冕。公服是官员的常服,式样是圆领大袖,腰间束以革带,头上戴幞头,脚上穿革履或丝麻织造的鞋子。依照规定,凡有资格穿紫、绯色公服的高级官员,都必须佩带用金、银装饰为鱼形的“鱼袋”。庶民百姓只许穿白色衣服,后来又允许流外官、举人、庶人可穿黑色衣服。但实际生活中,民间服色五彩斑斓,根本不受约束。

图片源自网络,侵删

宋代妇女服饰——宋代一般妇女所穿服饰有袄、襦、衫、背子、半臂、裙子、裤等服装样式。宋代妇女以裙装穿着为主,但也有长裤。宋代妇女的穿着与汉代妇女相似,都是瘦长、窄袖、交领,下穿各式的长裙,颜色淡雅。襦和袄是基本相似的衣着,形式比较短小,下身配裙子。颜色常以红、紫为主,黄次之。宋代的襦裙样式和唐代的襦裙大体相同。身上的装饰并不复杂,除披帛以外,只在腰间正中部位佩的飘带上增加一个玉制圆环饰物,它的作用,主要是为了压住裙幅,使其在走路或活动时不至会随风飘舞而影响美观,史书所称的“玉环绶”,就是这种装饰。

图片源自网络,侵删图片源自网络,侵删

宋朝流行一种叫褙子的外衣,宋代的褙子为长袖、长衣身,腋下开胯,即衣服前后襟不缝合,而在腋下和背后缀有带子的样式。这腋下的双带本来可以把前后两片衣襟系住,可是宋代的褙子并不用它系结,而是垂挂着作装饰用,意义是模仿古代中单(内衣)交带的形式,表示"好古存旧"。穿褙子时,却在腰间用勒帛系住。宋代褙子的领型有直领对襟式、斜领交襟式、盘领交襟式三种,以直领式为多。斜领和盘领二式只是在男子穿在公服里面时所穿,妇女都穿直领对襟式。有身份的主妇则穿大袖衣。婢妾穿腋下开胯的衣服,行走也较方便。宋代女子所穿褙子,初期短小,后来加长,发展为袖大于衫、长与裙齐的标准格式。

明代

明代虽然审美观已较为宽泛,但中和、适度的美还是最受推崇。在体型上,“丰肉微骨”再次受到重视。

明代开始,扣子大量运用,材质有金属、玉石等。有扣的对襟长衫,是明代妇女的常服。还有一种女子常服,上着大襟短袄,下穿马面裙,裙身中间有一宽条,类似“蔽膝”的演变,腰部多加细褶,后来褶子越来越多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明代女服的上衣,是三领窄袖,身长三尺有余,露裙二、三寸。当时扬州流行一种新式样:女衫长二尺八寸,袖子宽一尺二寸,外护袖镶锦绣,冬季镶貂狐皮。下裳在明初,用色偏向浅淡,崇祯时期提倡白色裙,裙边有一、二寸绣边。明初裙宽为六幅,明末时,发展为八幅、十幅。明代汉服的中衣则种类似今天的立领,由扣子扣住。

图片源自网络,侵删

明代汉服的另一个特色,是襟上佩饰物,并且十分醒目,都是金、珠、玉等材料做成的各种饰物。其中垂挂在胸前的,叫“坠领”,系在前襟的,叫“七事”,走起路来有响声的,叫“禁步”。这些佩饰,统称“杂佩”。

图片源自网络,侵删

清代

因为清代官方制度中的女性冠服都是满式服饰,所以女性汉装在清代是完全没有官方约束的,大家都自动参考明代的制度。不过毕竟时代有差,又没有官方约束力,所以纹饰和搭配上也就有了一些出入。在习惯上,清代女性的汉装大致可以分为日常服饰和礼服两类。

图片源自网络,侵删马面裙 图片源自网络,侵删

生活服制,一般是头梳各种汉式发髻,上身穿袄,下身穿裙,外穿背心或披风,下着弓鞋。其中的袄,民间又称之为“小褂”,一般为大襟右衽,袄身长短不一,但不会如旗人之袍一样长至掩足。背心是一种上半身的无袖罩衫,披风则是对襟、直领、大袖敞口的长衣,于开襟处系带,两侧开裾。

至于礼服,为凤冠、蟒袍、马面裙、霞帔、革带等所组成,系沿袭晚明命妇服饰发展而来。凤冠略呈圆形,后部做开口,上满缀珠翠,前部有凤一排,顶部上端左右又各有口啣长珠串流苏的凤一对,极尽华丽之能事。蟒袍为红色,长及膝下,圆领、大襟右衽、左右开裾、宽袖,满饰云蟒纹。马面裙一般为绿色,故明清两代一般通称为“官绿裙”,前后各有矩形裙门,裙身同样以云蟒纹为饰。

如果有帮助到你,就点个赞和关注吧。您的支持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!

关注公主号:“青鸟 汉服韵”,带你了解更多汉服文化知识!

参考资料:

精品文艺 《与子同袍——汉服种类浅析——“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,有服章之美谓之华。”》

自媒体 象限服装设计 《汉服的历史演变》

历史自媒体 细说家事《清代难道只有满族服饰?》

趣历史 《明朝服饰:明代汉服的特色》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内容页广告位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