幻灯二

宋朝女子服饰图鉴(明朝女子服饰)

中国有礼仪之大,故称夏;

有服章之美,谓之华。

不似唐朝女子服饰的贵气飘逸,提起宋制女子服饰,或许我们想到的是婉约、素静的感觉。

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人气质最盛的朝代,宋代女子服饰在继承唐代女性服饰形制的同时,结合自身时代特征又开创了独属于宋的穿衣模式。

其审美标准是带有清逸之气的瘦削骨感,更加崇尚修长适体,用料加工考究,色调柔和,整体清淡、柔和、典雅,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。

宋朝女子服饰的美恰似山间的潺潺流水的清泉,在不经意间,给人以沁人心脾的舒适。那么在千百年之前的宋,那时的女子都穿些什么样的衣裳呢?

01.上衣

宋代,女子服饰基本上仍然是上衣下裳制,按不同形制来划分,上衣主要有亵衣(抹胸)、衫、襦袄、袍、褙子、半袖(半臂、背心)等。

★ 抹胸

抹胸,是宋代女子内层最贴身的衣物,其功能如现如今的内衣,用以遮掩保护胸部。

褐色绢抹胸 (福建福州南宋黄昇墓出土)

然而抹胸在宋朝形成了一种别具特色的上装形式,时称“不製衿式”,即在内穿一件长抹胸,然后外罩一件褙子,衣襟敞开,不施衿纽。

如此一来,原为内衣的抹胸也成为了外装的一部分,这种“内衣外穿”的装束,充分显示女性曲线,其大胆奔放之处,可见宋朝女子衣着并未全都保守拘谨。

南宋 《杂剧(打花鼓)》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

★大袖衫

宋代大袖衫是晚唐五代遗留下来的服式,在宋代依然流行,两个袖子宽大及膝非常具有特点,因此名为大袖。

大袖衫原是皇帝嫔妃日常所穿的衣物款式,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,渐渐传到了民间,贵族女子争抢效仿,成为了较高阶层女子的礼服

宋大袖衫对于宋朝女子来说是属于大礼服,一般在婚礼、受封等重要或特定的场合使用。并且着大袖衫时,常常还要配以精致华丽的首饰和妆容,其中包括发饰、面饰、耳饰、颈饰和胸饰等。

褐黄色罗镶花边大袖 (福建福州南宋黄昇墓出土)

宋大袖的基本样式为对襟、宽袖、衣长及膝,在衣服的领部、衣襟处都镶有花边,衣身后带有三角兜,用于装霞帔。

★襦、袄

襦、袄两者相似,皆为短衣

襦的长度一般到腰间,穿着时下身常常搭配长裙,将上衣系在长裙之内,长裙之外再系上腰带,因此常常有“上襦下裙”之称,这也是宋朝女子日常装扮之一。

宋 苏汉臣 《靓妆仕女图》局部 波士顿美术馆

而袄是在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,比襦长而比衫短,款式则与襦基本相同,区别在于袄是为了保暖,会在里面增加棉絮。袄大多在秋冬季节穿,内衬里子称之为“夹袄”,内加棉絮的称之为“棉袄”。

襦和袄都是较为短小,既有宽袖,也有窄袖,腰身和袖口与前朝代相比较为宽松,色彩多为低纯度的襦绿、粉、银灰,边缘处一般有刺绣或者拼接的缘饰,襦和袄都是宋代女子的日常服式

重庆大足宝顶 养鸡女石刻

★袍

袍,原为男子多穿,发展到宋朝男女皆可穿。其形制为长衣,圆领窄袖长袍,上衣下裳相连,腰束带。

宋画中常常可见到这种男装的侍女,宫中也有许多这样着装男装的宫女,大多为内廷及歌乐女子辈。这样的服饰简约利索,在工作行事上显然更方便一些。

宋 《半闲秋兴图》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

★褙子

如果问什么衣物最能代表宋代服饰特色,那答案一定是褙子。

不仅仅是因为褙子是宋代才开始出现,而在当时能够有这么一件被男女老少不分尊卑贵贱喜爱的衣裳,确实是一件神奇的事。

紫灰色绉纱镶花边窄袖褙子 福建福州南宗黄昇墓出土

褙子是在宋代衫的服式中非常有特色的款式,又称背子、绰子。

关于名称的来源来有一说法,“背子本婢妾之服,以其行直主母之背,故名‘背子’”。即宋人认为,褙子原本是婢妾穿的服饰,然而因为婢妾常常立于主妇之后,称之为“背子”。

由于褙子开衩的上衣行走时非常方便,起初常常作为婢女服装,后来被贵族采用逐渐发展成常服。

宋代社会的各个阶层,上至皇后贵妃,下至奴婢侍从,优伶乐人均爱穿着褙子,并常常配以长裙、裤等衣物。

褙子的形制一般为直领对襟,前襟常敞开且不施襻纽,袖有宽窄二式,两侧开高衩直腋下,领、袖口、衣襟等处通常会镶有缘饰。既有齐膝或在膝上的短褙子,也有长及膝下长褙子。

褙子的流行不仅仅因为其穿着舒适得体,和宋代的审美也是分不开的。

宋朝女子穿上褙子后整个身形会显得更为瘦弱,符合宋代盛行的文人气息,清新脱俗中又典雅大方,带着几分随性洒脱,是宋代女子服饰中最具时代特色和代表性。

宋《瑶台步月图》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

★半袖

半袖,即半截袖子的上衣,隋唐时期流传下来的一种服装形制,由襦发展而来。

多是盘领与直领,上缀有纹饰,其形制端雅秀丽,女子穿半袖者居多。

宋 《宫沼纳凉图》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如果把半臂的袖子去掉,就成了背心,以前古人经常穿在里层保暖,后来逐渐穿在外面,也用以服装搭配,有长款短款,且制作工艺逐渐精巧。

南宋福建福州黄昇墓出土了长背心,质地有花罗、素罗、绢、绉 纱等。这件褐色牡丹纹印金彩绘花边罗背心,仅重16.7克,轻盈如羽,剔透若烟,展现了南宋时期福建高超的轻绢技艺。

南宋褐色牡丹纹印金彩绘花边罗无袖单衣 黄昇墓

02.下裳

★裙

宋朝女子极爱穿裙,宋代的裙子大多以罗制成,称曰“罗裙”。宋代长裙裙褶较多、裙围增大,不仅立体美观,还显瘦苗条,褶裥随着步态起伏而开合变化,极富美感。

北宋初期裙装沿袭晚唐、五代时的样式,较肥阔而多褶裥;北宋中期至南宋时期,则是造型瘦长而多褶裥,一般裙长可拖地,掩足不外露;南宋时期,多褶裙长变短,刚能露足。

南宋褐色罗印花褶裥裙 黄昇墓

“叶叶忩忩换翠裙”“碧染罗裙湘水浅”“草色连天绿似裙”“揉蓝衫子杏黄裙”“娇儿两幅青布裙”,这些诗句都是描述宋代女子裙子的色彩,也足以可见宋裙其颜色丰富,绚丽多彩

裙子种类繁多,有百褶裙、一片裙、两片裙,还有方便女子骑驴的旋裙。其制作工艺亦精巧无比,有刺绣、晕染,也用郁金香草染裙,使之裙子有郁金的颜色和香味。

宋《女孝经图》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

★裤

古代最初出现的裤装可以追溯到仅仅套在小腿上的裤管,只有小腿长短,用以保暖御寒,由于用绳子系在胫上,又被称为“胫衣”

后来受少数民族等原因影响,逐渐加长为长裤,开裆的裤称之为“袴”【kù】,封裆(合裆)的称为 “裈” 【kūn】。

宋朝,由于椅子、凳子等家具的普及,人们的坐姿也由席地而坐变成垂脚而坐,坐姿的改变对完整裆部裤子的需求就更为迫切。因此除了用于保暖的开裆裤“袴”,封裆的“裈”也更多地被使用。

南宋黄褐色牡丹纹罗左右两侧中缝开片裤 福建博物院藏

南宋烟色牡丹花罗开档裤 福建博物院藏

对于宋朝女子来说,裤子主要穿在内层,其穿着顺序从内到外是围件、合裆裤、开裆裤,最外面再穿裙装。其中围件、合裆裤贴身而穿,可是视为“内衣”。

那为什么穿了裙子还要穿裤子呢?

这是因为尽管裤子在宋代已经比较普及,但是在传统中原文化的认知中,裤子直接露在外面不合礼法。因此一般而言,宋代女子的裤并不外露,只有身份地位的戏子、底层劳动者才会穿短上衣,露出裤子。

宋 《茗园赌市图》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03.配饰

★披帛

古代女子披搭在肩背、缠绕于双臂的长条帛巾称之为披帛。

最初多用于嫔妃、歌姬及舞女,‍走路时拖着两条飘带,媚态百生,增添女子的飘逸之美,后渐渐也融入了民间妇女之中。

宋 《女孝经图》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

★霞帔

在披帛的基础上,宋代发展出了新的形式——“霞帔”

霞帔是身份的一种符号与标志,也是中国古代汉族女子礼服的一部分。使用霞帔者,必须是具有命妇身份(古时被赐予封号的妇女,一般为官员的母亲、妻子),平民妇女则不得私自使用。

霞帔的样式为狭长形,绣有纹样,使用时自领后绕至胸前,披肩而下,正面的下端系一枚用金或玉制成的坠子用以固定,不像披帛那样随风飘曳。

下面用以固定所系的坠子被称为“帔坠”,主要质地是金、银、银鎏金, 纹饰主要以禽、花卉为主。在南宋,富贵人家嫁娶时需要准备“三金”,不同于现代,南宋时期嫁娶的三金即“论聘礼,富贵之家当备三金送之,则金钏、金镯、金帔坠者是也”

北黄石河口镇凤凰山南宋吕氏墓出土的一枚镂空双鱼纹金帔坠,鲤鱼为南宋婚俗中的吉物,而将双鲤饰于帔坠之上,则是寄托了美好的寓意,所谓“殷勤寄双鲤, 梦想入君怀”。

宋 镂空双鱼纹金帔坠

★围腰

围腰也是宋代女子比较独特的配饰之一,由于当时的女子通常会束腰,为了美观便会在腰间围一个方形巾。

方巾可以在上下衣之间起到衔接的作用,增加细节的美感,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。在宋代,围腰多为黄色,在当时也被称之为“腰上黄”

宋《瑶台步月图》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

在漫长的几千年时间里,汉服承载的不仅是一种生活美学,更是无数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延续。

中华文化的美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,衣食住行,无不向世人展现了千百年来传统东方美学,穿越千年而不败。

感知的基因已然悄悄地埋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。

小艺有话说:历代对传统服饰、发式等方面的研究争议较多,本文观点仅代表部分学者的观点,如有不同意见,欢迎在评论区讨论)

参考文献:

[1]宋代妇女日常服装研究-段先惠 2016

[2]晋祠圣母殿宋代彩塑人物服饰文化研究-郭浩 2017

[3]中国宋代汉族女子服装褙子研究-万晶迎

[4]从黄升墓服饰看宋代妇女生活-孟可 2018

[5]大宋衣冠-傅伯星 2016

-END-

文案丨往月明

手绘丨往月明

设计丨禹 涵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内容页广告位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