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词里的汉服、美女(古代诗人描写汉服女子的诗词)
汉服,全称是“汉民族传统服饰”,又称汉衣冠、汉装、华服,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,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。
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,汉服的华美飘逸深受现代女孩子们喜爱。在异国街头汉服小姐姐一袭仙女一般的造型引来老外们艳羡的目光,要求合影的人比比皆是,这说明汉服的魅力不仅征服了咱自家人的心,还博得了世界各国人的好感。日本的国服——和服就始于汉服,日本人善于模仿,而且是不动声色地模仿,他们把古汉服宽大的袖子改了一改,就成了世界性的时装,成了他们自己的文化!
汉服在美术作品中在古装剧中留下了不少经典而美丽的身影,其实在古诗词中,汉服也有它的一席之地,它为我们打造了一个个古典美女的完美形象,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。
绿兮衣兮,绿衣黄里。心之忧矣,曷维其已!
绿兮衣兮,绿衣黄裳。心之忧矣,曷维其亡!
绿兮丝兮,女所治兮。我思古人,俾无訧兮!
絺兮绤兮,凄其以风。我思古人,实获我心! ——《国风·邶风·绿衣》
《诗经》中一位过世的妻子给丈夫亲手缝制的“绿衣黄裳”,一针一线无不透着爱意,丈夫睹物思人无限感伤。“绿衣黄里”,间色为衣,正色为里,从礼制角色来说,算是不伦不类了,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这位妻子的美好想象及喜爱。
日出东南隅,照我秦氏楼。
秦氏有好女,自名为罗敷。
……
头上倭堕髻,耳中明月珠。
缃绮为下裙,紫绮为上襦。
——《陌上桑》
美女罗敷采桑时穿的襦裙是“上衣下裳”衣制的一种。上衣叫“襦”,比较短,只到腰间;下面穿的叫“裙”,也就是束腰长裙,长裙裹住上襦下摆,然后用丝绸做的腰带束腰。有点类似于今天姑娘们穿的及踝长裙。
足下蹑丝履,头上玳瑁光。腰若流纨素,耳著明月珰。指如削葱根,口如含朱丹。纤纤作细步.精妙世无双。
——《孔雀东南飞》
《孔雀东南飞》中的刘兰芝不仅“ 十三能织素,十四学裁衣”勤劳贤惠,而且言行举止品貌体态堪称东方女子的典范。她的日常穿着正是汉代女子的标准着装。
明妃初出汉宫时,泪湿春风鬓脚垂。
低徊顾影无颜色,尚得君王不自持。
归来却怪丹青手,入眼平生几曾有;
意态由来画不成,当时枉杀毛延寿。
一去心知更不归,可怜着尽汉宫衣;
——《明妃曲》(其一)
美女王昭君的美“意态由来画不成”,出宫时“一去心知更不归,可怜着尽汉宫衣”,她所穿的衣服为直裾长襦,是先秦深衣的延续。下摆部分垂直裁剪,上身后呈现出一种优雅的鱼尾造型。昭君的头饰叫作“步摇”,《释名》:"步摇,上有垂珠,步则摇也."东汉后妃贵主礼服首饰用假结步摇簪珥,时人比作周礼王后首服之"副"。步摇是汉服的典型配饰,一走三摇,体现了古代女子的婉约之美。
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风拂槛露华浓
——李白·《清平调》(其一)
这句李白描写杨玉环的诗,让我们仿佛看见了她的雍容华贵,从她的着装上,我们看到了唐代女装的雍容大气,一在颜色艳丽,常大红大紫相间而不落俗;二在飘飘轻薄,吴带当风。
尤其是坦领设计,将审美的自信与开放前所未有地体现。
交鬟堆枕钗横凤,溶溶春水杨花梦
风銷焰蜡,露浥烘炉,花市光相射。桂华流瓦。纤云散,耿耿素娥欲下。衣裳淡雅。看楚女、纤腰一把。箫鼓喧、人影参差,满路飘香麝
润玉笼绡,檀樱倚扇。绣圈犹带脂香浅。榴心空叠舞裙红,艾枝应压愁鬟乱
……
还有许多不知姓甚名谁的女子,她们的爱恨情仇充实着整个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,她们把汉服的历史演变发挥得淋漓尽致,汉服不会彻底消亡,并在今天被大部分年轻女孩们喜爱接受,她们功不可没。